2023年4月15日-16日,第六屆大學通識教育聯盟年會在重慶大學舉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等全國110余所高校的通識教育主管人員、研究學者以及通識課程教師等400余人云集一堂,共同探討中國大學通識教育改革之道。我院教師代表昝玲、吳現莉到會參與學習交流,并在年會結束之后,攜教師代表楊曉玲、武姝廷赴重慶移通學院開始了為期兩天的交流研討活動,共話通識教育新篇章。
本周,4位參會教師依次向全體遠景教師分享了他們在全國通識教育領域優秀高校、課程和教師教學經驗方面的學習心得,以期加強教師團隊交流,共同打造優質通識課程。
昝玲老師以“The education which is unexamined is not worth doing”為題進行分享,她從“以經典閱讀為途徑回歸中國文化主體性”,“五育并舉、通專結合”、以及“充分發揮教師在通識課程中的樞紐地位”三個方面進行了分享。她分享到:正如公元前5世紀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言,未經檢驗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通識教育發展同樣需要不斷反思調整,以適應時代新要求和新挑戰。那么什么才是值得的通識教育呢?“竊以為大學期內,通專雖應兼顧,而重心所寄,應在通而不在專。我們今天的通識教育發展要堅持文化品味、審美情趣、人文修養、科學素養四大核心不動搖,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方法,扎扎實實做好通識教育,
同時在不斷積累中建立起通識教育可持續發展機制。上好每一門課的關鍵在于每一位教師,教師應不斷通過自我提升促進課程質量,在通識教育發展路上認同、志同、樂同。教育不僅僅是一個名詞,更具有動詞的意義,需要我們不斷反思、檢查、探索,不斷發現、塑造新的內涵。
吳現莉老師以“靠近光、追隨光, 努力成為光”為題,結合自身的教育經歷,從“通識教育的使命是讓學生感到幸福與快樂”,“通識教育是一份帶著愛的教育工作”,以及“通識教育的實現與完成要依賴團隊力量”三方面進行分享。她感慨道:正如梅賜琪教授說到的,“教育就是,你們從馬廄里走出來奔騰呼嘯而去又有些猶豫的時刻,回頭一看,原來我還在那里”。教育這份工作,可能它不是一份高薪的工作,但它絕對是一份十分浪漫的事業。在廣袤的星辰大海之中,我們以自己微弱而又堅強的力量去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力量,未來的他們或許會是一個家庭的支柱,是一個國家的脊柱,乃至是一個民族的希望。而現在,他們是我們的學生,在通識教育的灌溉下,他們會了解人類、了解國家、了解世界、乃至了解宇宙。而我們,正是那些澆花人,我們要相信,在我們堅持不懈日復一日地澆灌下,通識教育的花會開遍在這片廣袤的星辰大海之中!
楊曉玲老師就重慶移通學院合川校區和綦江校區參觀感受進行了分享。各個書院心理信件的設置讓她印象深刻,深受啟發。她還參與了三師授課教學活動,
感受到不同專業背景的老師們在課前的有效溝通是很必要的。
武姝廷老師從參觀書院,聆聽主題為“凝聚通識力量,打造一流課程”交流會以及觀摩三師授課三方面進行了分享。尤其是在三師授課的觀摩學習中,從教師的角色切換成學生,感觸更深,也更切實的感受到教師們在課程內容主題的設計上,應該更加通識,要考慮到當下年齡階段同學們的接受度,突出課程內容包容性、趣味性,擁有一個活躍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有良好的教育體驗感。
本次學習心得分享活動對于遠景教學團隊的建設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教師們通過分享自己的教學心得和經驗,不僅促進了彼此間的溝通交流和協作,還為團隊內部的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借鑒,有助于將遠景教學團隊持續構建為學習型團隊。我們相信,這種持續的交流與協作,將會進一步提升我們的教學質量,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創造更加優秀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