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管理學界赫赫有名的經典之作,是每一個學期選修《領導藝術與戰略思維》的同學的必讀書籍。無論是面對無用而冗長的會議,只能眼神呆滯懷疑人生時;還是每天都各種事情、會議把時間弄得支離破碎時;亦或是當多個部門互相推諉,讓你左右為難時,你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最權威、最經得起考驗的解決方法。整本書篇幅不長,卻句句切中要害。歷年讀過這本書的同學們中,很多已經內化成他們在工作中的指南,有的同學一再返回來重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溫故而知新,都會收獲新的領悟。
小院的午后,陽光明媚,《領導藝術與戰略思維》課程的同學們圍坐在后院草坪,再次共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分享讀書心得。
郭東辰同學的分享巧妙的結合了學生會工作內容。學生會的成員都是管理者,作為管理者,每天面臨的日常事務繁多,會耗費大量的處理時間,擠占管理者有限的精力。對此一定要合理安排個人的時間和精力,識別出什么是必須要做的、什么是對學生會團體正確的事情,對于非重點工作,可以分解和授權給自己的部下。如果自己下屬的能力還達不到完成此工作要求具備的,則繼續培養及訓練下屬。
宋菁蓓同學:管理者作為組織中的一員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要真正發揮管理作用就必須建設作為管理者的有效性,讓組織采用自己的主張與決策,實現組織持續經營的整體績效和成果。如本章中所載:“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管理者需要進行自我管理和建設,從養成、踐行“有效性”的習慣開始。“有效性”就是企業管理更簡單易行的根本,實現“有效性”就需要從時間規劃、自我貢獻、踐行優勢,訓練決策力、洞察力、遠見力出發。
劉梓璇同學重點和同學們分享了在書中前言看到的“博雅”二字,從“博雅”想到了我校“培養完整的人”的辦學理念,從而理解了博雅教育的意義。“每一個愿意憑借專業、積極貢獻、勇于擔當責任的人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沒有所謂的職權,只要他能為組織做出貢獻。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有助于提高組織工作效能的人,都要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她和大家分享,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且能夠提高機構工作效率的人,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
姚露同學就“自我管理“的主題和大家做了分享:作為管理者最關鍵的,首先是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再去指導、感染下一層級的人員,進而提升他們的效率,層層遞進,最后提升整個組織的工作效率。提升效率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其中最關鍵的是我們自己要建立一個認知,管理好自己是第一步。
最后,吳老師希望同學們記住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五項修煉:時間管理、注重貢獻、用人之長、要事優先及有效決策。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不斷實踐成就了我們。因此,卓越不是一時一事,而是一種習慣。”讓我們為養成卓有成效的習慣,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而終身修煉吧。